廉政建设
精准监督促清欠 靶向发力提质效
发布时间:2025-10-16
   普查大队纪委立足监督主责,将应收未结款项清理工作纳入年度专项监督重点,通过统筹谋划、深入调研、精准梳理,推动应收未结款项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高位部署强推动,构建清欠攻坚新格局
   面对应收未结款项清理这一硬骨头,大队纪委坚持党委有部署、纪委有行动,将监督关口主动前移。以穿透式监督、靶向式施策为清欠赋能,由纪委书记牵头,联合财务、审计、法务等部门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逐一对下属6家企业580余个项目开展把脉问诊式专项调研监督。通过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研判的深度剖析,精准提出解决建议,形成《应收未结款项专项清理工作汇报》,推动形成“党委引领、纪委督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的清欠攻坚格局,为切实化解经营风险、实现高质量经济倍增目标注入监督动能。
   二、一线问诊摸实情,夯实清欠工作基本功
   监督检查组以“解剖麻雀”的务实作风,深入企业开展穿透式监督,确保问题查得准、建议提得实。逐一召开企业现场会,听取应收未结款项情况汇报,根据项目类型逐项梳理欠款金额、本年清理、开具发票、办理结算等情况,了解项目完工时间、欠款背景、成因、催收进展及面临的困难,从合同履约、项目实施、结算资料、诉讼证据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利用企查查等APP查询对方信誉及当前企业运营情况,采取“一项目一研判”的方式,逐项分析欠款背后的原因。
   三、精准把脉开良方,提升清欠工作针对性
   监督检查组坚持既当监督员又当参谋员,按照“一项一策”原则,创新提出五维破题路径,确保每一笔欠款都有明确解决方案。实行包保催收。对市场项目,建立由班子成员牵头的包保催收责任制,细化责任分工,通过加强沟通、主动上门走访等方式推进款项回收;对政府项目,强化高层对接,充分运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中央及地方相关政策开展催收工作,积极争取政府化债政策支持。运用诉讼手段。对催收难度大、存在坏账风险的项目,全面收集相关法律证据,联合法务部门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完善固化诉讼证据链,采取法律诉讼程序追讨欠款。推行风险代理。对无争议且已胜诉但执行难的项目,引入风险代理机制,借助专业律师团队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与成功率。核实财务数据。对结算预估不实的项目,与对方重新核实工作量和产值,修正结算金额,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反映项目实际情况。实施账销案存。对符合法定核销规定的项目,适时启动呆坏账处置程序,进行账销案存处理,单独建档备查,持续关注项目动态,保持永久追索权利。
   四、系统总结促长效,打好清欠攻坚主动仗
   大队纪委坚持监督不替代、到位不越位,以建机制、强跟踪推动清理工作常态长效。成果转化见实效。通过盯住重点、瞄准难点,详细分析催收策略,持续发力逐笔逐项开展清收,截至目前应收未结降幅达8.74%,其中三年以上降幅达13.76%。举一反三建机制。持续加强项目全周期风险管控,建立合同签订前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一项目一档案材料。深化考核激励机制,将应收账款清收纳入绩效考核,推动催收进展,防止边清边欠。跟踪问效防反弹。建立“纪委+财务+审计”跟踪机制,通过召开联合监督推动会议、下发工作提示,定期核查进展,对落实催收不力的追责问责,推动清理工作从纸面建议向实际成效转化,为实现应收未结款项存量降低目标奠定基础。(普查大队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