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文版 | ENGLISH

NEWS

综合新闻

(022)84236606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华勘要闻
三十年坚守初心凝聚匠心——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折书群同志
发布时间:2019-06-28 来源:
    编者按:地质“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之魂”,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初心”。新时代传承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对推动华勘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和党建工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守初心、担使命、华勘情,奋斗者”专题,陆续报道新时代华勘先进典型、身边榜样。

    30年前,折书群与全国有志青年一道,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唱着地质队员之歌,满怀激情走出中国地质大学,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
    然而,现实却并没有想象地那样顺利。在学校主攻地球化学专业的折书群,立志在环境领域有所建树。入职五一七大队后,领导高度重视他的想法,无奈当时环境领域市场太小,只能转而从事金银饰品质检、矿泉水质检等工作。
    直到2003年,地质行业迎来新的春天,折书群把出校门时的梦想和激情,一股脑投入到水文地质领域。通过潜心专研,他摸清了地下“水龙”出没的规律,掌握了治理“水龙”的“紧箍咒”,上百个呆滞矿山“得救”了,地下深埋的宝藏“露脸”了。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勘察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审专家、河北省安全生产水文地质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回望来路,坚定前行。折书群同志坚守初心三十年,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极大的攻坚克难的勇气,诠释了一名地质工作者对地球科学永不懈怠地探索和实践。

初心,是出发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
    初出茅庐,折书群对水文地质领域是个门外汉。凭着扎实的数学功底,他一边“啃”书本知识,一边在实践中摸索行进。“关键是老师厉害!”折书群把一切的成就首先归功于他的老师们。他的老师是业内有名水文大师张永交和勘察大师郭春奎,是华勘院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领军人物。在大师们手把手地指导下,经过8个月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努力拼搏,作为技术负责,他以超强的学习力,带领团队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滦河冲洪积扇地下水资源勘查和综合治理项目,报告经专家评审一致认可,这给了折书群巨大的鼓舞。
    熟悉折书群的同志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办公室,他经常足不出户,笔耕于案。如果是出门也是去国内外的工地。他爱人说,节日假如果不工作,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有在办公室,或者是施工现场,他的心才能踏实下来。也许这是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出发时豪情满怀地坚守。

初心,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
    折书群不断解决各种各样的项目难题,国内的国外的,南方的北方的,高原地区的,干旱地区的,每一次困境都不尽相同,每一个项目他都深入思考、精益求精,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案。2009年他被调任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项目负责。该矿因地表大量积水,水文条件极其复杂,野外勘探难度极大。折书群顶住重重压力,最终提出前期以地表井疏干、后期以巷道放水孔疏干的疏干排水方案,打破了30多年来欧美学者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认识存在的误区,成功使矿山恢复开采。
    西藏玉龙铜矿水源地勘探项目,在海拔4200以上高原。折书群深知,科学讲究论证逻辑的严密性,不能凭空猜想。6年间,他先后15次挺进西藏高原,风餐露宿、挑战生命极限,对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取得了基本认识并明确了青藏高原找水方向,弥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空白。而他的腿因为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时间太长,肌肉受伤,不能长时间站立。

初心,是奋进时不竭的动力与源泉
    折书群是一个追求真理,敢于说真话的人。不知道是谁,给折书群起了个外号——四大“天真”之首。用他自己话说,“30年来始终记得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这是他为人做事的准则,也是动力源泉。
    2014年,折书群应邀赴云南省毛坪铅锌矿竖井涌水进行考察。当时矿区勘察已经做完,正在实施帷幕注浆工程。折书群在认真研究该矿山以往资料,实地踏勘矿区情况后,大胆推断出矿坑水主要来水方向不是南部区域地下水,而是北部区域地下水。现场人员无不震惊,气氛一时有些尴尬。然而真相只有一个。他用13页分析方案,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业主单位领导亲自登门,听取折大师对矿区水文地质的精准判断。而后来实施的水文地质研究项目和南部帷幕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也印证了他的判断,为业主避免了重大投资损失。

初心,是铮铮誓言,代代相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折书群是一名坚定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不管学什么,学好马克主义哲学是第一位的。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要务实求效,解决实际问题。
    折书群对华勘院60多年来形成的特色水文地质勘探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升华。在继承华勘院先辈们提出的地下水空间流场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地突破传统的“非疏即堵”的防治水思维定式,首次提出了 “蘑菇”型地下水流模型和带压开采、边采矿边降压的防治水方案。同时基于多年对南方岩溶水系统的研究经验,他创造性地提出了“π”型岩溶水系统概念模型,制定了矿山“截堵疏”防治水系统工程方案,并得到了众多水文地质专家的高度认可。
    折书群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徒弟”的。在刘大金眼里,折书群不是个“好”师傅。他曾经委屈地说“我明明是按照师傅的报告模板写的,为什么师傅就是不通过呢?”折书群给了他5个字:今是而昨非。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如今,刘大金、王建国、李贵仁等9名技术骨干,已大多成长为公司经理或项目负责人。
    30年来,折书群始终没有忘记走出校门时的初心,在履行使命的路上,初心是永恒的灯塔,指引着他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