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仑山北麓、阿拉善戈壁,地质勘查院宛如一颗耀眼的“进度之星”,在高原戈壁中挥洒汗水,在深山荒漠中寻找矿藏,以澎湃之势涌动,闪耀在冲刺的赛道上。
昆仑之巅克艰险 沙海淘金现真金
新疆民丰县喀拉萨依3号砂金矿普查项目工区位于昆仑山北麓海拔约3000米的高地,这里人迹罕至,水源匮乏,通讯隔绝,工区道路状况恶劣,车辆故障频发。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项目团队以非凡的毅力与智慧,揭示了普查区成矿地质条件,精准勾勒出含矿地质体特征。

他们克服极端困难条件,初步厘清了该区域基岩地质构造框架、地貌形态以及第四纪地质演变脉络,科学划分了地貌单元。通过对松散沉(堆)积物的层序、时代归属、岩性特点、矿化层标识等系统研究,明确了砂金矿的分布、产出状态及规模大小等核心特征,并科学预测了砂金潜在资源储量。在精心布置的29个钻孔中,有11个钻孔见证了明金。
当前,项目已圆满完成了野外验收工作,正全力投入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的紧张工作中,为早日呈现这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成果而努力着。
脑木洪矿详查探 铜金双现谱新篇
脑木洪铜矿普查项目是五一九队市场类地质勘查项目,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贺兰山分水岭的西坡,气候极度干旱,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34倍多。面对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项目团队随“季”而变,灵活调整策略。通过1:2000水工环地质测量、地质钻探、水文地质钻探、取样测试等方法和手段,全力推进勘查工作,使矿区勘查程度达到详查阶段要求。

截至目前,在深部普查区成功圈定1条铜矿体、4条金矿体,找矿成果令人振奋,为后续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为四季度项目建设“进度条”注入了强劲动力。
别鲁乌图探岩金 昼夜兼程求突破
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别鲁乌图铜矿外围矿区岩金矿补充勘探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钻机平台的轰鸣声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回荡,项目人员与机器同频运转,如勇毅无畏的先锋,马不停蹄地奔波于矿区各个角落。

当前项目工作的重点在于早日完成北矿段矿体封边探底及南矿段综合研究任务,然而,当地昼短夜长的自然条件和半干旱荒漠草原的特殊气候,给施工进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些困难,项目人员毫不退缩,积极调整工作节奏,迎着朝霞抢进度、踏着星光赶工期。
在项目人员的拼搏努力下,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顺利完成物化探综合剖面工作,钻探总进尺超3500米,钻孔岩芯样1500余件。现正加紧进行数据汇总与制图工作,着重深入研究物化探成果对地质找矿的指导作用,争取在矿区南区及北区接触带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北疆戈壁创新局 综合勘查结硕果
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金洞子山金多金属矿项目地处阿拉善戈壁滩腹地,这里狂风呼啸、黄沙漫天,飞沙走石常常模糊了项目人员的视线,干燥的气候让每一寸空气都仿佛带着刺人的沙砾。而阿拉善的风沙却无法阻挡五一九人找矿报国的脚步。他们深知,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资源宝藏,每一次的勘探,都可能为国家能源安全添砖加瓦,都承载着地质人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由于干燥的气候导致土壤电阻率极高,激电测量时供电常常难以稳定,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他们集思广益、创新方法,通过反复试验,采用点位多浇水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克服了激电测量供电受阻的技术难题。
历经6个月的艰苦奋战,项目组现已完成1:10000专项地质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等面积性基础工作,采集了海量数据。并将野外记录的地质现象与各类探测数据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数据库。根据前期勘查成果,精准部署了槽探、钻探等探矿工程,以验证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截至目前,已成功圈定金蚀变矿化带十余条,为后续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秋风细雨中,他们依旧坚守岗位,用激情与热爱守护地质工作的初心。在四季度冲刺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