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
“跑市场没有特殊秘诀,说到底不过‘说到做到’四个字”,回望自己这些年的市场开发经历,黄新亮的总结质朴如石,却又字字千钧。
2008年,从机台班长转岗成为一名市场开发“新兵”,黄新亮迎来了自己的市场开发“首秀”——白杨河钻探项目。第一次登门拜访客户,将过多精力勇于如何寒暄热络的他,反而在一些项目细节上卡了壳……这次碰壁后,他深深认识到“巧舌不如拙诚”。再次登门,他预先在项目现场反复踏勘,将自己对项目成本控制、钻孔布置、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理解一一阐述,甚至诚恳地提出了一套能够提前完工的施工方案,可为客户间接节约时间成本数百万元。看着他晒得黝黑的脸庞和沾着泥点的踏勘笔记,客户忽然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个项目,我们放心交给你!而黄新亮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项目不仅提前两个月完工,更创下全部都是优质孔的矿区记录,当初对客户的每一条承诺,全部一一兑现。
自此,诚信成为了黄新亮闯市场的“金名片”。17年来,因守时如金,连续多签下蒙其古尔原地浸出采铀项目;因守质如山,与中核系统、新疆煤田系统等客户缔结出十年如一日的合作关系;因守信如玉,成功承揽国内首例西藏高海拔RC钻探项目......期间,任凭新疆地勘市场峰谷波动,他用诚信建立起的市场网络,却如戈壁胡杨般迎风不倒。
市场开发与项目建设相辅相成,脱离项目成果支撑,市场开发将沦为“纸上谈兵”。秉持这样的理念,黄新亮总是对项目一线保持着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他分管的项目组始终保持着钻探进尺“零报废”、安全生产“零事故”、施工过程“零窝工”。这份硬核成绩单的背后,蕴藏着他为项目生产倾注的无数心血。
新疆某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口钻孔因操作不慎导致严重跑钻,随后又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套事故”,现场几经尝试后计划含泪放弃,一致认为这口钻孔“没救了”。报废一个钻孔,就可能吞噬掉一个机台的全年效益。黄新亮闻讯后连夜赶往现场,顶着炎炎烈日亲自“搬大叉”(钻杆拧携工具俗称)“拉卷扬”,带着项目组给孔内事故“照相”,一点点分析事故成因,硬是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把处于报废边缘的钻孔“救活了”。无独有偶,在新疆另一施工项目中,地层水化缩颈严重,频频出现“抱钻”问题,甚至已出现轻微坍塌迹象,现场每一延米进尺都异常提心吊胆。黄新亮赶到现场后径直钻进泥浆棚,盯着工人调配泥浆,蹲在岩芯样本前翻来覆去地看,最终得出结论:“改配方!加抑制剂,降失水率!”现场项目现场按他的要求操作下来,缩孔抱钻问题随之迎刃而解,无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为维修一个钻机零件,在戈壁公路上颠簸数日;为压减材料成本,跟供货商磨到口干舌燥;每天醒来,第一句准是问“各项目进度如何,安全生产怎样”……十七年间,他既是市场开拓的“先锋”,更是项目建设的“头羊”,用一片匠心铺就出一条项目立品牌、品牌拓市场的致远之路。
“这些年轻人肯来新疆吃苦,都是好苗子。得用真心焐热他们的心,让他们觉得这儿是家,才会扎下根来。”钻探项目环境差、条件苦、周期长,让许多年轻人望而生畏。可在黄新亮眼里,一批批走进钻探岗位的“新人”,都是事业传承的火种,要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坚守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教导他们,努力让这份事业薪火相传、青蓝相继。
在野外一线,他从不耍“领导”的架子,也没有“长辈”的派头。深入项目现场时,总是随行带着一些年轻人喜欢的“零食”,相互分享自己年轻时的一些趣事,很快便能与大家打成一片。有些年轻人思乡心切,他便与单位班子成员共同研究探亲制度,甚至不惜亲自顶岗,好让他们能和家人过个团圆节,自己却落得一年到头聚少离多。有些新职工岗位成长缓慢,他便手把手亲自教导,蹲在钻机边用树枝画钻孔结构、写泥浆配比,坐在帐篷前讲技术经验和机台管理心得......如今,那些被他带过的年轻人,很多都成了单位顶梁柱、项目主心骨,但提起他时总说:“黄主任不像领导,更像机台里的老大哥......”。
以诚信为墨,以匠心为锤,以薪火为炬,十七载扎根西域,黄新亮把市场当赛道,让这场“马拉松”跑得炙热、跑得执着、跑得稳健。但他却说,自己不仅要做今天的奔跑者,更要做未来的拓荒人。此刻,遥远的新疆再次传来他未尽的誓言:这里不是坚守的句号,而是写满憧憬的破折号,正向着更辽远的旷野,无限延伸......
相关新闻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8
2025-08-27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