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
9月5日,在山东莱州纱岭金矿尾矿库建设现场,一项颠覆传统施工顺序的环保工程正稳步推进——长达710米的垂直防渗帷幕工程正在地层中悄然延伸。与以往“先建坝、堆尾矿,发生渗漏再治理”的被动模式不同,该项目创新采用“先做帷幕防渗、再建尾矿坝”的主动防控策略,从源头上杜绝尾矿液渗漏风险,为国内尾矿库建设树立起绿色新标杆。
-15595855267.png)
莱州纱岭金矿尾矿库帷幕逐渐施工
“这道深埋地下的防渗体系,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矿山开发同步推进。”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七大队施工负责人薛晓峰表示。
据了解,纱岭金矿地处胶东黄金主矿带,资源潜力巨大,但其尾矿液渗漏隐患始终如悬顶之剑。一旦污染发生,下游土壤与地下水将面临不可逆的伤害。面对开发与保护的双重压力,矿方将尾矿库垂直防渗帷幕工程确定为破解困局的核心“钥匙”,并委托五一七大队实施该项目。
然而,项目所在地——灵山与双山环抱的复杂山谷地层软硬交错,风化程度深浅不一,水文条件随季节波动,传统防渗手段在此举步维艰。“我们团队根据项目的地质条件,创新采用‘分层阻击’策略:即浅层以800毫米厚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锁定第四系土层,深层则以711个深入基岩的注浆孔组成双排梅花阵,直插微风化岩层之下2米,形成上下呼应的立体防渗网络。”薛晓峰介绍说。
精度是工程成败的生命线。711个注浆孔总深度超1.4万米,孔位偏差须控制在毫米级。项目团队采用GPS与全站仪“三重锁定”定位,并通过实时测斜确保垂直度偏差小于1%。“每个孔都像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面对地层特性差异,浆液配比需‘量体裁衣’,自动化制浆系统与现场实验室严控浆液性能,分段注浆压力动态调整,确保每段透水率低于1Lu(1.0×10⁻⁵cm/s)的苛刻标准。”项目总工程师高学通说。
这道以科技与匠心浇筑的屏障,正悄然改写尾矿库的生态角色。它不仅阻断了污染通道,更与上游的碎石排渗体、降水井等构成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尾矿液的动态监控与循环管理。施工中产生的废浆废水经沉淀回用,最终实现“废浆零排放”。潜在的高危“污染源”,将转身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坝”。这道看不见的生态防线,稳稳托起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时代天平,为矿山高质量发展标注出鲜明的绿色坐标。
相关新闻
2025-10-03
2025-09-25
2025-09-22
2025-09-22
2025-09-22